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

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(上)

台中北區月子中心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台中北屯區月子中心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新生兒照顧

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(上)

說起照護新生兒,的確讓不少新手父母感到忐忑不安,擔心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,而沒能把寶寶照顧好。本文針對10大新生兒照護,提供要點與步驟說明,讓父母了解如何照顧寶寶。其實,只要父母有心學習並勤於練習,相信很快就能上手,成為寶寶的最佳照顧者!

餵奶


喝多少餵多少


為人父母莫不希望寶寶能多喝一點ㄋㄟㄋㄟ,好快快長高長壯,不過,新生兒的食量並不大,父母千萬不要太心急,要給寶寶時間適應新環境喔! 

要點1‧認識新生兒食量


剛出生的寶寶食量不大,可用「一顆彈珠」來形容胃的大小,請不要擔心寶寶有吃不夠的問題,大直永佳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林嘉琪表示,「寶寶的胃容量小且缺乏彈性,所以,一次無法吃太多,而必須分很多次吃,因此,需要媽媽做好心理準備,隨時要餵寶寶喝奶」。通常出生1週後,寶寶的喝奶狀況會進入穩定狀態。

要點2‧觀察寶寶動作


雖然寶寶餓了會哭,但不要等到寶寶哭了才餵奶,林嘉琪護理長指出,「當寶寶小嘴會張啊張的,同時,不斷地吐舌,好像想要吃東西的樣子,加上頭動來動去像在找東西似的,就是寶寶釋放想喝奶的信號」。

要點3‧尊重寶寶食量


每個寶寶喝奶的次數與奶量各不相同,不論是喝母乳或配方奶,都請媽媽順著寶寶的身心需求,餓了就餵,或觀察寶寶的喝奶狀況,建立屬於自己的喝奶頻率與奶量。請媽媽放輕鬆,吃是寶寶的本能,當他餓了自然想喝奶。

步驟


Step 1:媽媽先喬好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,若有需要,事先備好可用於支撐用的哺乳枕或靠枕。

Step 2:一般人多採「搖籃式」餵奶,讓寶寶的頭枕在媽媽手肘內側,臉面向媽媽乳房,肚子緊貼媽媽的胸部與腹部,耳朵、肩膀與髖關節成一直線。

Step 3:從媽媽的角度只見到寶寶一隻耳朵、半個鼻子,確認寶寶下唇含住的部分比上唇多,並有規則律動的臉頰。一邊喝約15至20分鐘,可考慮換邊吸。

Step 4:換邊前,先幫寶寶拍嗝,將手掌拱成杯狀,帶點力道,輕拍背部,注意寶寶的頭頸需要以手輕托,一手以虎口扶助寶寶下巴。

Step 5:換邊可改用「橄欖式」餵奶,將寶寶擺放在腋下位置,身體要有適當支托。媽媽一手輕托寶寶的頭,但不要施壓。

Step 6:寶寶喝飽了,嘴巴會自然鬆開,而且呈現一副滿足的表情。

特殊狀況‧新生兒溢奶或吐奶,怎麼辦?


如果寶寶有溢奶或吐奶的狀況,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華一鳴指出,「注意寶寶的呼吸道保持暢通,並儘速將殘留嘴邊的奶漬擦去,避免刺激寶寶嬌嫩肌膚」。他解釋,因新生兒的賁門括約肌尚不成熟,使得吞進的奶水容易逆流而上,從嘴角溢出,若量少且次數不多,並未影響體重生長,並不需要擔心,「若是量大,且3、4個月大仍會溢奶,就要擔心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是否嚴重」。

華一鳴醫師表示,改善溢奶的方式為:少量多餐、勤拍打嗝、讓寶寶喝奶後直立至少15分鐘以上,甚至睡覺時可讓寶寶側躺,但建議有大人隨時在旁照顧,避免發生意外。「溢奶狀況嚴重一點就是吐奶,也能以前述方式改善」,若狀況仍未改善,需要進一步評估是否使用藥物。

至於吐奶是否嚴重,「則要從發生頻率、吐奶的量與內容來看,若是每餐必吐且合併身體不適(如:胃口差、精神不佳),吐出量幾乎是吃進去的一半以上,吐出的若不只有奶水,還有血絲或膽汁,甚至吐出時噴射很遠,就一定有問題」。

華一鳴醫師指出,新生兒吐奶嚴重者常見因幽門狹窄而起,「大約出生後兩星期,吐奶狀況愈來愈嚴重,吃完必吐,且多以噴射狀吐出,吐完又想吃,因吃進與吐出的量相當,影響了體重生長」,確診後多以手術治療。

消毒


避免病從口入


寶寶的腸胃道免疫機能還未上軌道,若是選擇瓶餵,務必做好奶瓶、奶嘴等食器的清潔消毒,避免寶寶「病從口入」,對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。

要點1‧奶垢殘留易生細菌


由於奶垢易殘留在奶瓶上而滋生細菌,一旦細菌進入腸胃道,就會引起細菌性腸胃炎,重則造成發燒而出現敗血症等全身性感染,對寶寶健康有不小的影響。林嘉琪護理長提醒,「做好奶瓶、奶嘴的清潔,讓寶寶毫無後顧之憂的喝奶,才能撐起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」。

要點2‧清洗後務必消毒


以自來水清洗過的奶瓶,上面留有未瀝乾的水分,萬一水源被汙染的話,就容易讓細菌與奶水一起進入體內,因此,清洗過後,需要透過高溫消毒,以殺死細菌。建議消毒至少到寶寶6個月大,若寶寶腸胃狀況特殊,可視情況延長。

要點3‧正確使用消毒鍋


若是使用蒸氣式消毒鍋,奶瓶要倒著放進鍋內,才能讓蒸氣進入瓶內;如為紫外線消毒鍋,奶瓶必須以瓶口朝上的方式放入鍋內,奶瓶內才能受到紫外線照射,奶嘴則以不重疊的方式散開擺放。林嘉琪護理長補充,「消毒鍋的使用是以高溫達到殺菌效果,仍必須定期清理消毒鍋,使其發揮更好的效果」。

步驟


Step 1:確實拆開奶嘴、奶瓶,把瓶中剩餘的奶渣倒掉,再進行清洗。

Step 2:以奶瓶刷刷洗瓶身去除奶垢,如果不用清潔劑,可用熱水將奶瓶沖淨,但容易有洗不乾淨的隱憂;若使用奶瓶清潔劑,務必沖洗乾淨。

Step 3:將奶嘴蓋、奶嘴與奶嘴固定圈拆開,依序清洗。

Step 4:奶嘴頭的細微處與瓶蓋螺紋處,需要使用奶嘴刷或棉花棒刷洗,避免藏汙納垢。

Step 5:奶瓶刷的材質主要有尼龍刷、海綿刷及矽膠刷,務必注意奶瓶刷應定期清潔及更換,另外,奶瓶夾、消毒鍋與安撫奶嘴等,也要定期清洗消毒。

Step 6:清潔完畢的奶瓶、奶嘴,需要加以消毒,才可讓寶寶使用。不論是用哪一種消毒鍋,都應正確使用,才能發揮消毒效果。

特殊狀況‧正確沖泡配方奶


若媽媽因故而無法哺餵母乳,不得不使用配方奶,請務必正確沖泡。沖泡前,應確認沖泡配方奶的水煮沸,再放涼沖泡。華一鳴醫師提醒,「根據WTO的建議,因配方奶粉不是無菌產品,應使用70℃的水沖泡,以殺死可能含有引起嚴重疾病的病原體,這對一些免疫缺陷的寶寶是必要之舉」。當然,讓寶寶喝奶之前,得先滴在手背上測試溫度是否適宜?

此外,不同品牌的配方奶各有不同的沖泡比例,「使用罐中所附的湯匙,並依說明沖泡,先放入寶寶喝奶量的水分,再依規定倒入適當的匙數」,以寶寶喝180c.c.為例,若是一匙以30c.c.的水沖泡,就先倒入180c.c.的水,放入6匙的配方奶,一匙是指一平匙,無須刻意舀多或壓實匙內的奶粉,而破壞原先設計的濃度。

華一鳴醫師補充,濃度較高的奶,易讓寶寶拉肚子;濃度較稀的奶,因營養被稀釋,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寶寶,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足,而有長不大(即體重不增加)的情況,長久下來,可能有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的隱憂。

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(上)


尿布


勤換保持乾爽


新生兒的肌膚嬌嫩又脆弱,包上尿布的小屁屁也不例外,容易受到尿布包住的濕氣和排泄物的刺激,而出現紅屁股,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換尿布。

要點1.新生兒邊吃邊拉


新生兒有邊吃邊拉的情況,這與嬰兒腸胃生理功能「胃-大腸反射」動作有關,只要有食物進入胃內,腸子就會出現反射性蠕動,所以,寶寶會一邊喝奶,一邊解便。由於母乳好消化好吸收,喝奶次數多於喝配方的寶寶,國泰綜合醫院嬰兒室護理師黃雅文表示,母乳寶寶一天可能需要換8至9次以上的尿布,建議最好每2至3小時幫寶寶確認尿布是否需要更換。

要點2.確認更換時機


寶寶喝奶的次數與時間較頻繁,建議可將喝奶前後做為尿布是否更換的依據。黃雅文護理師指出,餵奶前可藉由換尿布的動作喚醒寶寶,不但可讓寶寶專心喝奶,也能讓他在尿布乾淨的時候安穩入睡;餵奶後,腸胃則會開始蠕動,自然也會開始排泄。因每個寶寶的特質不同,可透過觀察了解寶寶的「步調」,以給予最合適的照護與清潔。

要點3.用心選擇尿布


一般而言,吸收力強、不易回滲、材質透氣,能讓屁屁保持乾爽,是媽媽選購尿布時的重要考量。市面上販售的尿布品牌各有主打特點,建議父母可多嘗試與比較,以找出最能讓寶寶感到舒服的產品。此外,提醒父母,隨著寶寶的成長,必須適時更換尺寸合宜的尿布。

步驟教學


Step 1:將乾淨的尿布與清潔用品備於一旁,讓寶寶躺在大毛巾或墊子上,可預防大小便弄髒床單、沙發等。

Step 2:撕開尿布左右兩側膠帶並各自對黏,避免黏住寶寶的肌膚、衣物等。

Step 3:掀開尿布,若是小便可直接更換;大便則須使用濕紙巾擦拭股溝與生殖器官,並確認擦拭乾淨。或可水洗屁屁,再用軟布輕輕拍乾。

Step 4:將乾淨的尿布墊在髒尿布的下方,再將髒尿布抽出、捲起,放置於一旁。 

Step 5:新尿布則順寶寶腰圍確實黏貼,並確認兩側皆可放入一根手指頭的寬度為最適鬆緊度。

Step 6:將包覆在寶寶大腿的防漏側邊拉出、整理,確認不會過鬆或過緊。

特殊狀況‧預防尿布疹


尿布疹是一種接觸性皮膚炎,好發於腹股溝,而形成尿布疹的三大要素為:細嫩的皮膚、刺激物(大小便)與尿布磨擦。輕微的尿布疹只會出現局部發紅,較嚴重則會出現破皮、流膿的症狀。

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佳容表示,台灣不分季節都屬於潮濕型氣候,只要寶寶大小便的次數較多,父母又沒有勤於更換尿布,就容易產生尿布疹。預防尿布疹最好的辦法就是「勤換尿布」,輕微的尿布疹只要勤換尿布與重視清潔,一般3至4天就可痊癒。



★蘊荷芳★
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article-4991-1.html

http://www.momhy.com.tw/?p=3461



Orignal From: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(上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