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

0-6歲積木怎麼玩?八個階段,各有重點!

磁性積木      嬰兒用品       兒童沙發

0-6歲積木怎麼玩?八個階段,各有重點!

  • 在0-6歲中,寶寶對積木的實踐分為8個階段

  • 每個階段都有重點,不重複

  • 只有了解了寶寶每個階段怎麼玩,才不會破壞他的發展進程。

  • 0 – 1 歲 感知積木個體

    1歲前的寶寶(嬰兒),正在形成客體永久性的概念。

    拿積木來說:

    我們都知道,積木(客體)和自己(自體)是分開的。當我沒有動積木時,積木不會因我而動。

    但嬰兒呢?他不知道。對他來說,積木只是一個忽隱忽現的、不穩定的知覺圖像:當他玩積木時,積木才出現;當他不玩時,積木就消失。

  • 這階段,嬰兒需要不斷地擺弄、無目的地玩耍積木,才能逐漸區分出——積木是積木,我是我。


【練習重點】

寶寶只能著時,他可能會把積木放到口裡,感受質地、溫度,甚至咬一口,感受軟硬。這時最好給他EVA或布制積木。

當寶寶可以了,並發現自己能控制手,他就能把積木拿在手裡感受重量、觸感,當抓握熟練后就會對敲,還會把它撥過來撥過去,感知積木在平面移動的因果規律。這時可加入形狀各異的原木積木1-2塊。

當寶寶能站立后,他會嘗試讓物體在空間中運動,例如放手讓積木掉落,感受積木是如何離開自己的,會掉到哪去,逐漸產生模糊的空間探索慾望。之前用到的不同材質的積木這時都可以用。

1- 1.5 歲 控制積木運動

1歲左右,寶寶基本能區分積木和自己是不同的個體了,於是,他對積木有了主動操控的願望。

這個時期,寶寶對積木的控制主要以單手為主,並藉此體驗自己的手部力量

【練習重點】

把積木不斷推倒。這是感知「上下」這對空間概念的重要方式。此時孩子還不會構建積木,爸媽要多給孩子搭建不同高度、不同形體、不同組合的「建築」,讓寶寶在各種體驗中獲得「如何更好更快更准地推倒物體」的策略。除了軟積木(EVA),硬積木(原木)開始上場了。

把積木撥亂,使它們分開。寶寶往往喜歡在推倒積木后,把堆積的積木塊撥開,以感知「整體」與「個體」這對空間概念。他只有理解建築(整體)是由單個積木塊(個體)組成的,才能在未來用個體組建整體。

有目的性地積木。這是孩子初步感知「力與拋物線」之間的關係。除了指引孩子往安全的地方扔,爸媽還可以把裝積木的大箱子清空,把積木倒在地墊上,讓寶寶不斷撿起積木扔到箱里,感知「裡外」這對空間概念,並進一步感知「個體」。這是短程的,隨著手臂力量的加強,寶寶會喜歡往遠處扔,而且用上很大的勁兒。

1.5 – 2 歲 單線組合積木

1歲半左右,寶寶開始對序列產生興趣,通常是單線的,即二維的。而且寶寶的精細動作也發展到可以支持他把積木從一個點開始,沿著固定方向組合成線。

逐漸讓寶寶從軟積木往硬積木過度。

【練習重點】

水平排列。先幫寶寶把方形積木塊挑出來,然後爸媽邊說「火車來了」,邊示範著把一塊塊積木首尾相接成長條狀。

垂直積高。準備工作同上,爸媽可以說「我們來做個電視塔吧」,然後示範一次。寶寶第一次嘗試時,最好用正方體,這樣孩子不需要考慮不同立面怎麼壘高的問題;此外,爸媽可幫忙固定最下面那塊積木,提高孩子的成功率。在寶寶熟練后,可以讓他嘗試用不同形塊積高。

完成簡單的水管積木插接工作。挑出水管積木中的直管構件,讓孩子自己試錯,找到插接方法,首尾I對接成長棍。

用積木填充小空間。準備不同形狀的中小型容器,例如餅乾桶、玩沙的小水桶、月餅盒等,讓寶寶隨意地放積木進去,感知空間的方圓。

挖、埋積木。準備一個寬約25CM的小塑料箱,裝入占箱體容量2/3的決明子或大麥,當著寶寶的面把幾塊不同形狀的積木埋入「沙」中。寶寶會主動挖,這是感知形塊的大小及空間位置。埋積木塊時要露出一點來讓寶寶找、挖,等寶寶熟練了,他會自己把積木埋進去自己挖。草草教過的寶寶都非常喜歡這個遊戲,經常一玩可以獨自玩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,很專註。

2 – 2.5 歲 建構簡單建築

2歲左右,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越來越好,不再需要別人幫助也能壘出8-10層高的積木塔,還可能是夾雜著長方體、正方體等幾種形塊。

寶寶的認知水平也提高了,能辨認出紅綠藍、大中小、圓方角(形狀)。於是,他開始根據一定的邏輯,利用積木來構建簡單的建築。在這個過程中,寶寶會運用到找不同、匹配等策略。

既然是建築,就不是之前的二維物體,而是三維物體了。

【練習重點】

擺設彎曲的軌道。寶寶發現,除了擺成直線,還可以是曲線;可以是直角,也可以任意角度,歪歪扭扭。爸媽可以給他設置一個情景,例如:「小豬佩奇一家要開車回家了,他們的路在哪裡?」或「大灰狼要來吃小豬了,我們趕緊建個圍牆吧!」

辨認積木的不同面。爸媽預先把積木不同面的輪廓畫在紙上,讓寶寶找合適的積木填充。

插接帶轉角的水管積木。這時候可以把之前收起來的非直管構件都拿出來,讓寶寶自由組合了。

塔橋。寶寶開始用3條長方體組合成橋,這說明他已經感知物體有多個不同的面。

圍欄。寶寶在觀察多種形體後會發現,除了三、四邊的,還有五邊、六邊的……於是他就想做出來。

搬運積木。隨著秩序敏感期的到來,爸媽可以讓寶寶在玩完積木后收拾玩具了。這是個新的任務,寶寶通常會樂於嘗試。為了增加遊戲感,可以說:「積木寶寶要回家了,我們來幫他們吧!」寶寶一開始可能會用手抓一兩個積木扔到桶里,但看到爸媽是把積木堆到一起,然後用雙手捧起來倒時,他也會放棄低效策略,改用高效策略,記得及時肯定他的改變:「寶寶,你用了新的方法,捧起來倒積木,會更快!」

拋撒積木。寶寶在收拾積木時學會了用兩手向中間堆聚積木,他會覺得聚在一起的積木很有成就感,於是喜歡兩手捧起積木,然後像撒花一樣向上拋撒積木,這個過程也能讓寶寶感知物體重量與拋物線的關係等等。有媽媽擔心這個動作有危險,會砸到寶寶的臉甚至眼睛。別擔心,通過前面的實踐,2歲的寶寶已經有能力保護自己,孩子正是通過這些練習才懂得調節力度、方向,不會在以後做出不小心傷害別人的事來。

簡單組合(花樣)。爸媽鼓勵寶寶結合之前掌握的策略,組合成一個更大的三維建築,如城堡。

2.5 – 3 歲 用積木表達所想

隨著寶寶的認知、記憶、辨別和視覺空間能力達到新高度,他開始回憶大腦積累的一些圖像來重建模型,還會加入自己的想象,創造力開掛啦!

這個時期開始,寶寶的積木建構正式往花樣性象徵性發展。

隨著手指靈活度大增,之前玩圓形介面的水管積木時積累的策略,能幫助寶寶理解如何玩方形介面的樂高積木。

雖然這個階段寶寶可以開始玩樂高了,但還是應以玩木頭積木為主。因為木頭積木的每個面都是平整的,不像樂高等塑料積木有凹凸能插嵌。

寶寶在堆砌積木的過程中,慢慢熟識形體的性質形體的能動性(球體)、形體的穩定性(柱體),以及整體結構的平衡關係等重要的物理理論,從而理解人與物理的關係。

【練習重點】

結合實際+想象,建構非獨體建築。寶寶上一階段建構的以單個建築為主,通常是各種造型的塔樓,這個階段會開始擴大範圍,有主樓、有圍牆、有門口的院子。即把水平排列+搭橋+垂直積高這三種策略結合起來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根據自己的想象結合家庭實際情況來構建,通常建的是他理想中的家,他還會告訴你他住哪。

搭建斜面。隨著對三角形塊的理解,寶寶發現了斜面,發現放東西在上面可以沿著斜面滾下來,他開始有意識地構建有斜面的建築。

用積木填滿劃定區域。2歲前,孩子嘗試把積木放入立體空間(箱、桶等),這個階段,他們回到平面來了。爸媽可以用貼紙劃定一個區域,讓寶寶把積木填滿這個空間,這為孩子理解面積提供了直觀認知。

嘗試樂高積木。大顆粒樂高積木里有花朵構件,它是圓形介面的。寶寶剛開始玩較容易把花插到方形積木塊上,但不容易拼接方形介面的方塊構件——他必須掌握四角對四角這個策略。一般在2歲開始玩拼圖的孩子都能掌握這個策略,所以理解空間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
3 – 4 歲 關注建築美感

3歲后,孩子開始把積木作為一個實驗工具來用,他希望構建出牢固、穩定的建築,並探討結構與穩固性的關係。作為爸媽,應多讓孩子自己「試錯」,他們現在可是小小物理學者喲。

這個時期,孩子已經能較輕易地建成一個獨體建築,所以他們開始有精力研究花色等裝飾性元素。這時候我們可以給他準備帶有圖案的彩色木頭積木了。

注意,到這個階段結束為止,孩子都是單獨玩的狀態;即使來了客人,有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,大家也是各玩各的,不會有合作共建一物的事情發生。

爸媽要理解4歲前的孩子,不要為了面子老催促孩子和別人合作什麼的,那是打擾,會破壞他的專註力。

和繪畫一樣,孩子在這個時期喜歡為自己的作品命名,希望介紹他的想法,因為他知道有些想法還沒能用積木表現出來,所以爸媽要耐心傾聽喲。

【練習重點】

選擇喜歡的顏色和圖案來構建。對3歲孩子來說,砌積木是為了表達所想,當然要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圖案啦。孩子一般喜歡明亮點的顏色,不喜歡藍色和紫色。

掌握平衡。孩子會像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那樣,把積木垂直壘高到他的視野高度,在這過程中尋找讓積木不倒的策略。

關注對稱性。孩子在無數次試錯中發現,如果積木偏向一邊,沒有居中,很可能會掉落或不穩,於是慢慢發現對稱這個策略。

通過情景遊戲構建複雜建築孩子喜歡和爸媽做情景遊戲,由爸媽主導情節,然後孩子配合需要建構積木。例如媽媽說,小羊來到河邊,它要去對面的草地吃草,但沒有橋,於是孩子就會搭個橋;媽媽繼續說,過橋了,小羊看到天快下雨了,它要躲雨,孩子就會蓋一個有屋頂的房子……

鍛煉耐心。積木是一個「慢」活動,它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思考,鍛煉其耐心。當孩子因為失誤而功虧一簣時,抱抱孩子、接納孩子的失落情緒,孩子有了你的愛和理解就有了力量,可以重新出發,繼續嘗試,別說教。此外,看到孩子處在瓶頸位時,也別急於出手,要等孩子向你求助再給他指引性的建議,不要直接幫他砌。

 

4 – 5 歲 按圖樣組合積木

4歲的孩子開始進入審美敏感期,在建構時會追求完美。他希望組合成的建築是平整的、有美感的、甚至獨特的。

因為木頭積木容易因碰觸而變形、坍塌,所以部分孩子會在這個時候慢慢放棄操作木頭積木,主攻塑料積木。這並沒有問題,孩子在按他的理解求索,順其自然就好。

與交際敏感期同步發展的,是孩子開始從個體操作進入群體合作,不過這個階段還是以少數的2-3個人合作為主。大家會交流想法、分工合作。

這個階段,孩子由之前的在一個空間內建構單個複雜物體,逐漸趨向建構多個小物體。

【練習重點】

按照已有的圖樣組合積木。福祿貝爾有專門訓練平面及立體組合的積木。孩子看到二維的圖畫,然後用三維的積木再現出來,這是培養孩子平面/立體轉換能力。

0-6歲積木怎麼玩?八個階段,各有重點!

 

掌握鏤空策略。孩子的建築正往龐然大物發展,他會發現積木數量不夠,怎麼辦呢?孩子會從平時的所見中吸取創新靈感,例如牆體不再使用填實的砌法,而是鏤空砌法。這個策略一旦掌握,孩子就靈活多了。此外,孩子也清楚建構的物體只是一個象徵性的事物,沒必要如實還原。

0-6歲積木怎麼玩?八個階段,各有重點!

排多米諾骨牌。這個遊戲需要孩子按照同等間距排列積木,它包含了數學邏輯思考。

從用途出發構建積木,並利用成品進行角色扮演。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,孩子有了更多體驗,他們會在玩積木前有個明確的目的,想做些什麼,場景里應該有什麼,然後再開始做;做完了就用它們來布置場景,進行角色遊戲。

5 – 6 歲 按邏輯建構場景

5歲左右,孩子會對數學邏輯產生很大的興趣,包括序列、加減等等,表現在積木上就是,先有整體結構設計,然後有計劃地組合,最後再加一道:景觀美

得益於視覺空間能力的提升,孩子不再只是關注建築外部,開始關注建築內部。例如對建築中的房間進行仔細、精緻的布置,做些小桌子、小床等等。

孩子們喜歡一起構建一個豐富的場景,不只是看看,還能動起來。例如男孩子,最喜歡構建軌道交通題材。

每做完一組場景,孩子還會為不同建築命名,例如這是警察局、那是超市什麼的。然後幾個夥伴在一起自編自導自說地演戲。

【練習重點】

牆體展現相同序列狀紋飾。孩子的美感在發展,他會覺得之前的建築在外觀上不夠統一、協調,於是增加策略:相同建築物的牆體風格應該一致。

玩其他拼插類塑料積木,掌握多種空間構造策略。孩子的水管積木可以180°旋轉,球體拼插積木可以360°連接;鬃毛積木的連接緊密度與捏按的力度有關,聰明棒的圓形積木可以製作成能自由活動的構件……這些有關立體幾何和力學的策略都會在孩子一次次嘗試中被發現。

突破舊樣式,添加新元素。孩子並不喜歡做重複的事情,他們一定會變。有時是變換場景:今天做球場看台,明天做海灘;有時是改變建築結構:時而做又高又尖的城堡,時而做扁平的加油站。多帶孩子體驗不同場所、看各種場景的繪本,能激發其創作。

有意識地分配及分類積木。為了更方便地拿起來就能用,孩子開始有意把積木按形狀、用途等歸類。例如人物一袋、方磚一袋、門窗一袋等等;建構時,他會按需拿取構件。例如這次要做火車,就不需要拿門出來,反而需要一些輪子、旗幟和警示標誌等。

嘗試把簡單建築畫出來。這其實是鍛煉孩子從三維到二維的能力。初期時,可以讓孩子給建築拍照,再讓他比照著照片和實物來畫,進一步提升空間理解能力。

草草在昨天的文章中講到,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的效果要好很多。寶寶在玩積木時,通過操作、試錯等主動學習的方法,能掌握26種學習能力和眾多策略。

這些統統會連接到大腦的獎賞機制,讓孩子更樂於探索;大量練習使髓鞘質變厚,讓孩子熟能生巧、舉一反三。

積木,是不亞於拼圖的嬰幼兒必備教玩具!

【26種學習能力】

專註能力、秩序感覺能力、各種協調能力、獨立能力、思考能力、判斷能力、解難能力、組合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審美能力、判斷選擇能力、邏輯能力、嘗試能力、掌握能力、建構能力、表達能力、溝通能力、觀察能力、想象能力、改善能力、記憶能力、掌控能力、定位能力、創新能力、管理能力及主動能力。

這些能力,必須經過身體實踐



愛韓家
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xcnnews.com/baby/1353681.html

http://www.momhy.com.tw/?p=3270



Orignal From: 0-6歲積木怎麼玩?八個階段,各有重點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